“她每天都在广播站门口等。”技术人员传回消息,“拿着个破搪瓷缸,见人就问:你会不会唱《茉莉花》?”
在来来立刻决定出发。厨房车连夜改装,加装保温舱与便携式蒸馏灶。临行前,周玉芬拄着拐杖走来,递上一小包东西??是她珍藏的三十年陈年姜丝,用油纸层层包裹。“放三片就够了。”她说,“太浓的辣,孩子受不了。”
车队穿越云贵高原,山路蜿蜒如肠。途中遇塌方,被迫绕道马帮古道。自闭男孩第一次主动走出车厢,蹲在泥地里用树枝画出一条路线图,嘴里依旧数着:“左转,三步;上坡,七步……”林晓阳看着他,忽然明白:这孩子不是不会说话,他是用自己的方式,在记录每一道通往温暖的路径。
抵达那所小学时正值黄昏。校舍简陋,旗杆上国旗褪成浅粉。孩子们围坐在操场,眼神警惕又好奇。广播站的老站长听说来意,老泪纵横:“她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,整整八年。每次都说:‘我女儿一听这首歌就会回来。’”
在来来让人架起灶台,当第一缕姜糖水的香气升腾而起,整个村子仿佛被唤醒。老人循味而来,脚步踉跄,蓝布衫沾满尘土,银镯黯淡无光。她站在人群外,死死盯着那口冒着热气的锅,嘴唇哆嗦着,却不敢上前。
“妈??!”一声尖叫撕裂暮色。一个小姑娘从教室冲出,书包甩在地上,直扑过去抱住她腿。两人跪倒尘埃,哭声混作一团。
在来来默默盛了一碗姜糖水,递给她们。老人颤抖着手接过,舀起一勺,吹了吹,本能地送到孩子嘴边??动作熟稔得如同昨日重现。
袁长风记录下了全过程的数据波动:空气中棕榈酸乙酯浓度骤升,同时检测到一种新型肽链,结构类似催产素与多巴胺复合体。他写下备注:【情感释放引发生物化学共振,疑似形成“记忆桥梁”。进一步证实“烟火跃迁”非单一感官现象,而是身心共频结果。】
返程途中,饭团靠在在来来肩上睡着了。陈溪翻看相机里的照片,忽然怔住??其中一张抓拍里,老人喂女儿喝糖水的瞬间,背景虚化的天空中,竟浮现出淡淡的彩虹光晕,形状酷似一口倒悬的锅。
“这不是光学错觉。”袁长风放大图像分析,“那是水汽与挥发性分子在特定情绪场下的自组织排列。跟周玉芬那次一样,只是规模更小。”
林晓阳望着窗外流动的山影,低声说:“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口灶。只要火没灭,就能烧出通向另一个人世界的路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