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他认为如果中日全面战争爆发,重庆将成为战时的战略后方。
因此他建议将一些重要的工厂往重庆进行搬迁——尤其是军工方面的工厂,这是支持中国对日战争的基础需求。
即将运抵南京的子弹生产线,也不必交于兵工署,而是由特务处将其运往重庆,在重庆建厂。】
戴处长看完信后久久不语。
他其实一直知道自家外甥对中日爆发全面战争持悲观态度——关王庙培训班初期,张安平对学生的讲话中,就透漏了悲观的心态。
像什么大片国土沦丧,像什么重要城市全部沦陷等等。
只不过张安平在悲观的预估中,保有顽强的抗战之心。
兵谏事件后,国民政府一改过去的安内攘外的思想,主战派慢慢占据上风——所有人对知道对日之战是艰苦的,但没有人像张安平这般的悲观。
当然,这只是针对主战派。
外甥的建议确实称得上战略目光长远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