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里老人们问道:“你们找他干什么,他家老幺在宗门惹事啦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家老幺在宗门?哪个宗门?”孙梓凯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家老幺可出息了,五岁的时候就送去学修仙了,家里几个孩子里面,就他有本事,现在也才二十三岁,听说在宗门里都是排得上号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梓凯问道:“那他的兄弟都在干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没兄弟,就两个姐姐,干什么的都有,经商的居多,都是有钱人,,就他一个最小的出去学本事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那他们家不穷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不穷啦”老妇人神采奕奕道,“就是当年开酒馆挣的钱,估计一百年也花不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旁边老人劝老妇人不要再吹牛了,接话道:“没这么神乎,这一家子啊,不忘根也不忘本,人家是富裕,但从不张扬,有钱家里也种地,本本分分的,没出过坏种,就是生的娃少,也活不长,我们都是一户生好几窝,我光孙子就有十四个呢,他们家最多就生三个,基本就一个或两个。也是奇怪,只生一个男娃,就不再生了,若是生女娃,就接着生,一直生到男娃为止。这家人姓陆,男娃都娶得外乡人,女娃都嫁的外乡汉,跟村里人从不联姻,按说他们家啊,应该是我们村子里最老的家族了,但人丁实在不兴旺,在村子里也从不冒头,人太少了。我虽然不知道那酒馆的事,但听你们说几句,我就知道你们要找谁了,因为我们村子太偏僻了,跟外面人联系太少,非要说谁能惹出事,也只有他们家人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梓凯疑惑道:“爷,您为什么说他们活不长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唉,也是奇怪,他们家啊,就生一个男娃,还就乐意把孩子送去宗门里面学修仙去,要说那事啊,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,都是大地方的大门大户该干的事,咱这小地方的人,何必呢?他们家本来每一代生的娃都少,还偏要把一个娃送出去学修仙,学吧,就没学到好处过,从没出个大人物,要是不学了,回来住着,还能长命百岁,要是一直在外面学,个个不到五十就死了,你就去坟地里瞧瞧我说的是否有假!”

        半刻后,孙梓凯和秦长阳分头行动,孙梓凯朝着山腰走去,感知四周无人,便动用了身法,加快了速度,老人们说得没错,这北面全是他家的坟,而最早的坟,是二百六十年前的,也就是说,破烂人推断出那驿站有问题后的三四十年间,驿馆便发展成了村庄,改头换面成了酒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