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大宋不行,不是我们不行!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半个月后,临安城,清河坊,线绒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是丝绸布帛一条街,所以以“线绒”命名。往日里就人流密集,商业兴旺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赵朔的大军越来越临近临安,这里不但丝毫没有萧条下去,反而越见兴旺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最近半个月来,随着三位相公主政,摸不准新官家的想法,不敢对百姓有限制,往昔偷偷摸摸的报童们不再遮遮掩掩,而是公然叫卖各种小报,越发热闹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“小报”,指的是区别于官方“邸报”的民间报纸,发端于北宋,在南宋越发发达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所谓:“小报者,出于进奏院,盖邸吏辈为之也。比年事有疑似,中外不知,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,飞报远近,谓之小报。”小报的内容也定位为,“或是朝报未报之事,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小报的流行,带火“记者”这个职业,甚至有了“新闻”这个名词。南宋赵升《朝野类要》载:“其有所谓内探、省探、衙探之类,皆私衷小报,率有漏泄之禁,故险而号之曰新闻。”他所说的内探、省探、衙探,相当于今天跑各种关键部门的记者,内指大内,也就是皇宫;省指中书、门下等高级行政机构;衙指省以下的衙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各种小报的发行,影响了民间的舆论,引起了朝廷的警觉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