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犇大哥,这个——”林锐却有些蒙圈,“小弟刚刚上任,对武库清吏司完全没有任何了解,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水平如何,百支抬枪确实不多,可总得有人造吧?”
“锐兄弟别急。”牛犇笑着搭住他肩膀,推着一起向外走去,“神威营是齐国公府陈(瑞文)叔叔的地头,一向是自家人,你只管想办法弄出来,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。”
林锐立刻明白过来。
没什么意外的话,他在扬州的事情应该已经被这些大佬们查了个底朝天,对抬枪的威力和用法也都有了大概认知,今天与其说是要看看,不如说是为了确认。
现在既然知道没问题,就该给下面分好处了。
站在现代的眼光看,抬枪确实哪儿都有毛病,但如果放在封建时代对比的话,那可真是堪称“完美”的基层级远距离支援火力。
尺寸大?不是两个人扛吗?不论人马走路,在乎什么尺寸?
射程近?最好的弓弩手也别指望在百步距离上保证火力。
火绳击发、雨天不能用?弓弩也特么不能用。
价格高?弓弩便宜?
最主要的是,火器胜在便于大规模量产,一支最多半个月就能造出来;真正上等的强弓硬弩制造却非常耗时间,什么备料、上胶、阴干等等,没个一两年工夫别指望能看到成品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