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曾想,这次竟也愿意科举出仕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总的来说,确也是好消息,尤其甄大美人,小伙伴儿马上就要同朝为官,这几日肉眼可见心情颇佳。

        时间缓缓而过,大殿下,陆陆续续有不少学子停笔。经几位大学士审阅过后,安宁手中也很快多了十余份被挑选出的策论。

        状元,榜眼自然没有异议。就是毫无意外,此番进士上榜三百余人。其中将近一半儿皆是各地士族子弟,再不济也是寒门子弟(祖上辉煌过,如今落魄),真正普通人家出身的可以说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    拢共也就一二成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大多数还是出自安宁最早占据,大力兴学的那些地盘。

        对此,安宁倒也不意外。

        北方初定,普通人家早前吃饱穿暖都是奢望,哪里来的闲钱读书。有些地方,各地县学才建了没几年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出成果,哪有那般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届科举,招揽贤才是为其一,“劝学”,给下层指明一条上升路径才是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