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花费,无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“规模……确实空前。”毕自严抚须沉吟,字斟句酌,“不过,若能精打细算,分步实施,也并非不可为之。”
“许多州县旧有学舍地基尚在,只需在其基础上加以修缮,便可省去大量营建之费。此外,或可明发谕旨,鼓励地方殷实商贾捐资建学,朝廷予以旌表或适当优免,如此亦可缓解部分压力。”
“至于最紧要却无力自建之处,再由官府拨款新建。五年之期,若筹划得当,完成陛下要求,应非妄言。”
工部尚书徐光启随之微微颔首,接口道:“工部可统筹全局,制定标准图样,督导各地依规营造,并可择其紧要、典型者先行试点,以积累经验,逐步推广。物料、匠役等事,工部责无旁贷。”
顾秉谦见气氛融洽,顺势接过话头,向在座诸位拱手一圈:“如此,日后这修缮重建学校之事,便有劳徐大人、毕大人多多帮扶了。”
“至于各地官员兴学之勤惰,纳入其政绩考核一事,则更要仰仗王大人鼎力相助了。”
吏部尚书王在晋回答得颇为爽快:“考核乃吏部分内之事,只要陛下明发旨意,确定考核标准,吏部自当严格遵照执行,绝无掣肘之理。”
接下来,关于各地官学师资教谕的来源问题,顾秉谦立刻拱手,语气肯定地回应:
“此事陛下已有周全安排。五年之内,各级官学所需之教谕、训导等员额,必定配置齐全,绝不致有庙无僧。”
这才是朱由校整盘谋划的核心所在,若仍由那些固守陈规、空谈性理的腐儒执掌教席,那他这番兴学之举,无异于为旧学续命,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这批新学师资,将主要由务实干练的系统官员中遴选,再辅以通晓算学、见多识广的系统商队精英,甚至可选拔部分通文墨、明事理的系统老兵充任武学教习或蒙学师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