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报里,张安平总结了一番当前日本人的动静,将一副日本人磨刀霍霍随时向苏军动手的画面描绘了出来。
然后……
然后他话锋一转,开始了分析,大意是:
尽管日军做好了对苏的战争准备,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德军将轻易击溃苏军的基础上、即建立在德军三月亡苏的基础上。
张安平认为尽管苏军开战之初的表现称得上不堪入目,但苏联有漫长的纵深,有广袤的领土和人口,苏联在度过了最初阶段的手足无措后,一定会凭借大量的牺牲来减少国土沦陷的速度、继而跟德军进入战略僵持阶段。
他以中日之间的战争为例,论述了人口大国、土地大国在面对侵略时候的赢面,得出了德军在经过了前期的快速推进后,必然会被拖入俄罗斯的酷寒冬季,当德军的锐气消散后,战争会进入僵持阶段。
对大国来说,僵持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。
随后,他开始分析日本的情况。
张安平认为此时的日本高层已经后悔了对华的全面战争,有了这个教训在,经历过诺门罕失败的日军,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,是不会贸然跟苏联开战的。
他认为日本人的绝对的把握是指:
苏联的主力被悉数全歼或者德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、苏联的远东军在兵力上严重落后于日军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