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安平应是,跟随老戴拿到了一份相关的档案后,将自己关在老戴办公室的书房中就仔细的研读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关于防空装备的采购,在未进行前重庆防空司令部有过争论,中央军序列的防空部队倾向于德械,毕竟他们自己用的就是德械,换装美械的话不能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川军序列的防空部队不在意选德械还是美械,但他们因为希望能尽快的列装,便倾向于美械——毕竟是美国的贷款,且这时候德国已经跟日本人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,他们对德国人不放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军购的时候国民政府也有类似的考虑,便选择了美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是张安平从档案中看到的——档案中这番争论的记载让他确定了一个事实:

        防空司令部中还有内奸,因为在充当奸细而被捕的少校参谋的供词中,根本就没有提及这桩事,这也证明关于防空装备的采购,密级是高于奸细所在的层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名内奸的级别不低啊!不过这倒是可以先圈定大致的范围了——日寇在防空装备经滇缅公路转运时候能发起多次袭击,证明他们有大致的运输信息,但能被运输部队屡次以虚假目标而蒙骗,证明运输部队没有问题,可同样也证明运输的信息还是遭到了泄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问题还是出在重庆的防空司令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内奸知道军购且还知道大致的运输信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安平通过手中的资料开始圈定大致的泄密范围,当他书写完毕后,看着名单上的一个个名字后,却发愁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