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又超规模了。”徐百川既兴奋又无奈:“分兵时候各部加起来不到七千人,这次集合的兵力就突破了一万二,这还没算上各指挥部留守的力量,要是全部合兵一处,保守估计得一万八千余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安平关心的问:“那你觉得战斗力下降严重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放心好了,吃惯了细粮以后,可没几个人愿意吃粗粮——我看过了,各部都都在优中选优,要不然人数更多。对了,从上次分别以后到现在为止,我计算了下,除了你上次策反的伪军外,咱们还给第三战区输送了超过一万五的兵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徐百川的语气中带着少见的骄傲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军各部,即便是嫡系中央军,也罕见这种向友军输送兵员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们巴不得自己麾下的兵越多越好——别看功德林的各个毕业生在回忆录中将自己粉饰的高大上,但队友有的毛病,他们身上大概都能找到。

        抓壮丁可不是少见的景象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波波的士兵填进了抵御外侮的战场,为了补充损失,后方抓壮丁、前方照样抓壮丁!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国军作战意志低于我军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,这些被抓壮丁的士兵,还能为这个伟大的国家拼命,但到了内战战场上,这样的士兵,很容易出现“一带十、十带百”的溃逃场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安平甩甩头,将未来无数解放战士在我政工人员感召下奋勇作战的画面驱散,笑着道: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