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这个方略,第三战区应对日军的准备是:

        以安华(诸暨以西、靠近浦江和义乌。)至长乐线为第一阵地、以兰溪金华为第二阵地,经这两个阵地消耗了敌军后,在衢州进行决战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九战区负责西线作战,确保三战区不会受到南昌方向的日军攻击。

        面对日军发起的进攻,三战区依照预设的决战思路,先在第一阵地分头阻击,消耗敌人的力量、迟滞敌军行军速度,为接下来的衢州决战做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思路也说不上问题——战略方面很多时候其实是不会出错的,但战术的执行上累积的错误,却最终会影响到战略方面。

        浙赣会战便是这样的例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三战区希望第一阵地能消耗敌人的力量,可现实却是:

        第一阵地线上,多支部队均是一触即溃!

        不仅没有达到阻击敌人的目的,还损兵折将、丢失了大量的物资。

        日军基本是15号才开始行动的——但并不是直接交战,期间是要进行行军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17号诸暨就沦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