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升任宰执的宣缯首先开口,道:“据桂如渊所报,他手中还剩下三万精兵。留守四川各地的精兵凑一凑,总还有一两万吧?朝廷再紧急调兵入川,未必就不能和赵朔一战!”

        薛极却满脸的不屑之色,冷哼一声,道:“和赵朔一战?怎么战?经此一败,短时间内那三万精兵能派上用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有,提什么调精兵入四川?我大宋的精兵,无非是两处。一处在四川,一处在荆襄,南方兵马毫不堪用,当初他们连安南的兵马都打不过。如今荆襄的名将孟珙正率一万忠顺军在汴梁呢。敢问宣相,我大宋哪里来的兵马可调?”

        宣缯道:“薛相休得危言耸听,难道荆襄除了孟珙那一万忠顺军之外,就没有其他兵马了吗?如今宋金联盟,调上荆襄数万精兵入川,算什么难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薛极冷笑道:“宋金联盟,果真那么可靠?如果金国趁我大宋将精兵调离荆襄之时,突然又要行什么北失南补之计了,我大宋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而且,你确定我们调兵,比赵朔进军的速度快?别忘了,赵朔只给了我们半个月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半个月后,他以十万俘虏为前锋攻打四川,朝廷如何抵挡?别忘了,这十万俘虏都是川军。四川最大的依仗,就是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。而这些俘虏,对四川各地的地形都非常熟悉。说不定,朝廷都不知道某条小路可以绕过关卡从后方进攻,那些俘虏却知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……你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宣缯似乎被气了个不轻,怒道:“照你这么说,赵朔直接挥军入四川就得了,还和我们和谈干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薛极却胸有成竹,道:“赵朔自然有赵朔的顾忌。四川是那么好攻打的?桂如渊集四川精兵,四五万总是有的。陕西与四川之间有无数崇山峻岭,后勤补给相当困难。当初诸葛武侯都要发明木牛流马,运输军粮。一旦赵朔顿兵于险关之前,后勤难以供应,他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有,金国主力集中于潼关防线,引而不发。一旦金国孤注一掷,从潼关出兵,凭赵朔留守在陕西的兵马能否守住?若赵朔的大军被堵在汉中之地,前有我宋军阻路,后有金军拦截,他二十万大军恐怕一朝尽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