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植,字子建,沛国谯人,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三国时期文学家,诗人,音乐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曹植少年早慧,年十岁余,就能诵读诗论,亦能写文,深受曹操宠爱,几次想要立为世子,但因任性而行,饮酒无度而失宠。

        曹操死后,曹植的生活发生了变化。他最初被封为平原侯,后被封为临淄侯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232年,曹植去世,年仅四十岁。

        沈约是这么评价他的:若夫平子艳发,文以情变,绝唱高踪,久无嗣响。至于建安,曹氏基命,二祖陈王,咸蓄盛藻,甫乃以情纬文,以文被质。自汉至魏,四百余年,辞人才子,文体三变。相如巧为形似之言,班固长于情理之说,子建、仲宣以气质为体,并标能擅美,独映当时。

        张燕道:“这恐怕没那么简单。曹植虽然武力不行,但他身边却有杨修等人。听说曹植对杨修言听计从。我们要对付的不是曹植,而是杨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修,字德祖,东汉文学家,弘农华阴人,杨震玄孙,太尉杨彪之子,东汉末年文人,外七子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杨修出身汉魏弘农杨氏,为人恭敬好学,博学多才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安四年,杨修担任丞相主簿,总揽内外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安十三年,杨修随军南征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安十九年,曹操南征东吴,杨修和曹植居守邺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