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纤,突击小队需要拖曳一条光纤,这条光纤就是前后通讯的线路,十多公里的距离,还不能走直线,宁家准备了用电池供电的中继器,每两公里放置一部。
方案设定了,接下来,就是针对行动组人员的训练,每一个步骤,每一个环节,每一个任务目标,每一个因为偶然事件需要应对的预案,都是训练的内容,戴上VR设备,华春天、三壮和柳德米拉作为渗透小组,反复地玩‘电子游戏’。
对抗视频摄像、红外热成像摄像等探头,需要让它们在特定的时间里成为瞎子,幸好人工智能“共生死”闭环,将这些信息也全部纳入模型中计算了。
带上足够的定时地雷、遥控地雷,人工智能会指引每一个人在合适的时间及合适的地点埋雷,必须按照人工智能设定的时间,突击小队一旦发生交火,外围的支援小队分批引爆人工智能设定的引爆点,搅乱敌人的部署。
外圈是最薄弱的防御带,即使如此,渗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,行动的队伍不是一个人,不能像柳德米拉那样,一点一点的往里蹭,必须按照人工智能的测算,每一步都要精确到秒。
经常听到倪浩宇在频道里大喊:“看要求,看要求,改变不良习惯。。。”,有时还唠叨一句“你们太随意了,失败了。”。
路线已经规划好了,某些地方需要爬过去,自动化的监控设备就在前方,大范围搜索着一个特定区域,人工智能系统也测算了对方的监控范围,在计算系统中,监控区域就像一个规则的、发散的立体模型,我们需要爬过去,不能碰触到立体模型,只要贴在地面一米内,就是监控盲区。
“停,停,失败了!出来吧!”,倪浩宇通过耳麦提醒着正在训练的众人。
“又怎么了?”华春天问道,一段时间以来,这已经是第十五次失败了,而且,还是没有穿透外防御圈。
“三壮,身位太高了,你要把装备放在你身边,慢慢拉过去。”倪浩宇提醒着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