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了解倪小宇,倪小宇不会把数据球存储在无法发现的内存空间,那些空间很容易被管理系统再次使用而数据覆盖,也不利于被发现。。。只要它出现过,就一定会一直出现”,倪浩宇暂停了信息播放,定格在数据城堡出现的位置,然后建立了多元关联拟脑模型,将这个位置上所有的信息关联起来,然后把相邻的几个空域同样建立了多元关联模型,做着比对和查阅,并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写成算法。
“这些都是基于多元关联的技术吗?我们要是早一些学习就好了。”李子威感叹着。
“因为‘多元算法函数的调用’采用公式化,所以简单的多元关联技术可以推广,未来要对付敌人,需要很多能够操作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的人,但是,更深一层的技术较难掌握,比如。。。”,倪浩宇把自己的电脑拿出来,将一部分数据导入到云计算系统上。
“这是什么?”李子威问。
“这是一个数字生命模型,它是倪小宇最初的计算模型,一直保留到今天,我曾经用这个模型创建了一个数字生命:倪小呆,今天要用上了”,倪浩宇边说边操作着。
“很聪明吗?”李子威接着问。
“无法与倪小宇比,我的计算机计算能力有限,所以他没有成长,只是最基础的模型,现在用你的计算系统,再增加一些智能功能,这些功能派的上用场”,倪浩宇继续操作,屏幕中出现了一个五岁的小朋友。
电脑屏幕上,三万多种计算逻辑被灌入到倪小呆的计算模型中,在倪小呆本来具备的多元关联路径算法和闭环算法中,又加入了以下算法:识别‘态’计算模型,创建‘态’计算模型,复制叠加‘态’计算模型。。。等等。
“这么庞大的智能计算系统,比大耳朵的强太多了。”李子威感叹道。
“大耳朵的底层逻辑计算能力非常强大,那是以前人类最高的科技结晶,但是,在上层思维逻辑方面没有迭代,所以,这是大耳朵的缺陷。”倪浩宇边操作边讲解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